淺談美國展覽的專業主義
作為美國國內規模最大的會議設施,不得不說,這棟建筑可圈可點。
由于亞特蘭大是美國三大高地城市,這個會議中心其實是建在一個坡地之上的。如果按照國內的通常做法,大都是將坡地推平,然后再在切出來的平地上面建立起氣勢恢宏,高大挺拔的建筑物來。然而這棟建筑卻反其道而行之,整個建筑物完整地契合在山坡的曲線之中,并不顯山露水,我們驅車所到的入口,其實是會展中心最高一層的平臺,通過數層逐級前行并下降的手扶電梯才抵達展會層,由此帶來的空間錯落感極為豐富多變。
國內的琶洲展館,造型流暢大方,空間整齊劃一,但是以我本人的經驗而言,無論在里面尋找會議室還是洗手間都不太容易。而佐治亞世界會議中心里面,大小會議室的分布極為合理,就在觀眾進出展館的各層通道兩邊,指引明晰,根本不用擔心會錯過。不但如此,各層的洗手間配套也極為充沛,展會期間全無“堵車”現象發生。
毗鄰展館的幾棟建筑,都大有來頭。CNN,也就是美國有線新聞網中心,這個全球第一個全天候24小時的新聞頻道的總部就近在咫尺。而展館旁邊則是百年奧林匹克紀念公園,這個21英畝的碧綠空間是亞特蘭大市中心的焦點也是1996 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媒體的焦點。
更具大規模殺傷力的,當屬山坡下方的可口可樂世界博物館。時值今日,可口可樂已經成為美國的象征,商業的神話,軟飲料的定義者。在進去參觀之前,我一直在想,就一瓶簡單的碳酸飲料,怎么可以撐起一座博物館?怎么能讓消費者覺得16美元的價格物有所值?
當我進去之后,盡管由于語言能力受限,未能領略更多深層次東西,但其展廳的功能劃分、參觀流程的時間程序控制、原始資料的收集整理、多媒體手段的綜合運用、游戲互動道具的巧妙設計、生產過程的全透明展示、各種產品的體驗與對比等等,卻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如果按照國內的所謂標準,可口可樂世界的講解員和相關工作人員,至少在外貌、體型上完全無法與“世界級”聯系起來。他們體態各異,膚色各異,實屬在美國街頭一抓一大把的極為普通的一員,和“俊男美女”相去甚遠。不過,每個人都有著開朗的笑容,雪白的牙齒,讓你感覺到他們的態度已經不能用“不厭其煩”的形容,他們分明就是真心地喜愛這份工作,因為嗓音里面的喜悅之情是無法作偽的。
整個中國陶瓷行業,尤其是在佛山,總部展廳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產物。每個廠家在展廳的裝修投入上都可謂殫思極慮,都恨不得每寸空間都搞出花兒來。的確,在目前的商業模式下,總部展廳可以發揮巨大的形象工程作用,可以贏得經銷商、公關工程客戶、吸引設計師,但對比之下,我覺得還有許多可以優化的地方。
首先,總部展廳對于空間的分割與利用是否合理?功能分區是否到位?大家慣常使用的是按照自身的產品線和情景模擬間來劃分空間,而往往缺乏從參觀者的便利性、邏輯性,以及尊重或者優化建筑物原本的空間感來清晰定位。尤其是缺乏整體性的架構或者維護,比如說,從美輪美奐的展廳出來,就是簡陋粗糙的走道、維護不良的洗手間、雜亂無章的辦公室,甚至原本頗有詩意的外墻會硬生生地伸出正在瀝水的拖把,莊重大方的前臺旁就橫放著一部風塵仆仆的電單車等等。
重產品、輕品牌;重局部、輕整體;重陳設、輕解說;重結果,輕過程;重展示、輕互動。這是我以為的陶瓷總部展廳目前所存在的局限。可口可樂,展示最多的不是它自身的產品,而是不同時代的廣告、不同時代的瓶體、不同時代的售賣機、不同時代的報道,講述的是它的品牌故事。
以我所見,有些陶瓷廠家,已經被列入“工業旅游”的項目了,但是否有從收集整理自身歷史物料、創作多媒體宣傳資料、研發周邊衍生紀念品、提供互動體驗項目、梳理品牌故事與提升企業愿景方面來深度挖掘呢?
職業的態度,敬業的精神,專業的技能,才會達到卓越的效能。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陶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