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2-04 13:47:09
桂林獨秀峰·王城景區位于桂林市中心,是以桂林“眾山之王” ——獨秀峰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為范圍的精品旅游景區。景區內自然山水風光與歷史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涵蓋了桂林三大歷史文化體系,是桂林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進景區就走進了桂林歷史文化之門。
靖江王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北京的故宮還早3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靖江王城,就藩于此。靖江王室在這里繁衍子孫11代,襲王朱佐敬、朱履濤等14人及靖江后裔中國著名畫壇宗師石濤等,歷時270多年。它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墻和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為600多年前留下的遺跡。王城呈長方形,長500多米,寬250米,用桂林本地石灰巖砌成。正面大門叫端禮門,高大雄偉,門洞達5米多高,其余三門為體仁門、遵義門和廣智門。享有“北有北京故宮,南有桂林王城”之美譽。
獨秀峰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譽,史稱桂林第一峰。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圍眾山環繞,孤峰傲立,有如帝王之尊。登山306級可達峰頂,是鳥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觀景臺。峰壁摩崖石刻星羅棋布,縱橫出世,更有太平巖內的世界文化奇觀——“太歲”摩崖石刻。千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享譽世界的名句鐫刻在獨秀峰山腳。靖江王府建設之前,獨秀峰即為桂林官員及學子讀書之處。南朝劉宋年間,顏延之出任始安郡(即今桂林)太守,公務之余,便在獨秀峰下巖洞讀書作文,至今仍保留其“讀書巖”遺址。唐朝桂管觀察史李昌巙在讀書巖前開辦學宮,成為桂林第一所府學。此后,桂林歷代官紳,均在此捐資辦學,規模日漸擴充,成為桂林最為重要的官學之地。獨秀峰下,學子濟濟,書聲朗朗,桂林舉子便在此潛心苦讀,從此地入春闈,直至題名進士,奪魁狀元。
明末王府遭焚之后,清政府即重新修葺,辟為貢院(科舉考試院),且連年擴建,規模宏大,功能齊備,至今保存完好如初。大清一代桂林四狀元,無一不是從此處省試勝出,取得進京趕考機緣。王城城門所立“狀元及第”“三元及第”之石匾,不僅是清代桂林官紳對桂林狀元的贊譽,也是對王城孕育狀元的敬仰。
讀書巖
考場“貢院”
自古以來,王城景區被奉為桂林的風水寶地,更是整個桂林城市的發祥地。這里曾經走出了二位皇帝、11代14位靖江王;清代,這里是廣西貢院,出進士585位,其中狀元4位。;民國時期,孫中山曾駐蹕于此,為北伐大本營運,籌北伐大計;后為廣西省政府,廣西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都曾在此辦公。1996年,景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