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服貿協議生效:會展業合作勝過競爭
隨著《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在臺灣“立法院”進入審查程序,臺灣會展業界人士擔憂:如果《協議》生效,大陸會展企業進軍臺灣會展業市場,將導致臺灣會展“行情”被打亂。
不僅臺灣會展業有此擔憂,其他行業也有此顧慮。
日前,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孫亞夫曾表示:“由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專業性強、內容很多,目前臺灣部分業者和民眾擔心《協議》對自己的企業或自身就業造成沖擊,因此對《協議》生效有所顧慮?!?
孫亞夫強調,實際上,只要全面了解了《協議》的內容,特別是仔細查看過具體承諾表,就可以消除這種憂慮,同時還可以感受到這是一份獨具兩岸特色、體現大陸務實和善意的協議。
“擔心行情被打亂”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道稱,臺灣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臺灣展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茂廷接受采訪時認為,開放大陸會展業同行到臺灣發展,最大的風險就是“破壞行情”。
在林茂廷看來,大陸各地發展會展業,政府將給予財政資金扶持。他甚至舉例說:“例如在臺灣辦一個生技展,一個攤位的行情大約收4萬至5萬元新臺幣,但大陸會展企業有政府補貼,愿意虧本做,只收2萬元新臺幣,這樣臺灣會展企業就會受到傷害?!?
針對這一說法,中國會展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澤炎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臺灣會展業界多慮了。他所提到的政府補貼,是指大陸地方政府給予會展業的財政扶持資金,但只針對其所在轄區內舉辦的展覽項目給予補貼,除此之外,出展有補貼,其他的則不在補貼范圍內。因此,大陸企業到臺灣舉辦展會沒有財政資金扶持?!?
根據《協議》關于會展業的條款規定: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以合資、合作或者獨資的形式設立會議展覽公司,依規定提供會議服務或展覽服務。在其他承諾中規定:允許臺灣服務提供者以跨境交付方式,在上海市、福建省、廣東省試點舉辦展覽。委托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商務主管部門審批在當地舉辦的涉臺經濟技術展覽會。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臺灣會展業界人士表示,如大陸會展企業到臺灣舉辦展會,將刺激消費并把更多商機帶到臺灣。
“短期內不會”
陳澤炎認為,《協議》生效后的短期內,大陸展會的組展方還不會到臺灣舉辦新的展覽項目。第一,有實力的大陸會展企業基本上都是在大陸的城市舉辦品牌展覽項目。第二,大陸展會的組展方到臺灣舉辦一個新的展覽項目,還不具備競爭力。第三,目前大陸還不具備展會品牌輸出的實力。因此,臺灣會展業同行不必過多焦慮來自大陸會展企業的競爭壓力。
陳澤炎表示,在會展行業內,目前只有大陸的搭建、裝修企業到臺灣發展,可以很快承接各類業務。其他的如運輸、租賃企業,與臺灣本地的企業相比,都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實力。
陳澤炎指出,近年來,臺灣企業到大陸參加展會的數量在增多。但相對而言,大陸企業到臺灣參展則不多見。只有大陸的會展企業到臺灣辦展,才會與臺灣本土會展同行產生競爭,但短期內不會有此類現象發生。
近年來,由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推動的“臺灣名品博覽會(以下簡稱臺灣名博會)”在大陸多個城市舉辦,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目前,臺灣名博會已成為臺灣展覽項目在大陸成功舉辦的品牌項目。其中,在南京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四屆。據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介紹,每一屆的臺灣名博會都吸引了大量的南京市民搶購臺灣產品,并引發了南京周邊城市到南京臺灣名博會采購臺灣產品的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臺灣名博會已先后在南京、東莞、山東、湖北、天津、北京、重慶等地舉辦過。
合作大于競爭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德銘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上海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九次會談,并完成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
據悉,雙方已同意加快《協議》貨物貿易、爭端解決協議的商談進程,力爭在年內完成磋商。事實上,繼《協議》簽署之后,臺灣會展業界已先后到西安、成都、杭州等地尋求并謀劃《協議》的后商機。
業界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人士表示,自《協議》簽署后,從臺灣會展業界頻到大陸“拋繡球”,就可以看出,臺灣會展企業樂于與大陸合作,尤其是會獎商務旅游板塊,成為臺灣從業者最看好的一塊“大蛋糕”。
稍早,臺灣貿易部門主管張俊福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臺灣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魯閣,以及東北角、墾丁等濱海景點,都是會獎商務旅游活動的目的地。
張俊福表示,臺北、高雄、臺中和臺南等地可供選擇的大型國際觀光飯店較多,住宿費用亦具“親和力”,這些成為企業選擇在臺舉辦會獎商務旅游活動的原因。
據悉,為吸引會獎商務旅游的客戶,臺灣“觀光局”提供迎賓、伴手禮及文化表演,以及臺灣特色文藝節目欣賞等項目,其中,臺北市提供經費補助。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 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