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泛濫致審美無所適從
最近,深圳有業界人士提到,當下深圳幾乎每天都有展會開幕,多數展覽也就各領風騷三五天。其實,在全國各大城市,這種情況可謂司空見慣。從公立美術館、博物館,到營利性質的畫廊和各種名目的藝術機構,每天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都有“展覽大片”上映。因此,我們是時候問一問,展覽為何這么多?會帶來哪些弊端?藝術家和主辦機構該如何向觀眾呈現一場有看頭的展覽?面對密集的展覽“轟炸”,觀眾又要如何識別高品質的展覽?
現象:一些展覽其實是商業營銷
當前各類藝術會展你方唱罷我登場。對此,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批評家梁江首先肯定這是好事,證明了我國美術事業的蓬勃發展。然而,這些藝術含金量參差不齊的藝術展,往往會讓觀眾產生審美上的無所適從。
“以前,只有美協系統的單位才能主辦展覽,現在,畫廊、企業等也都能辦展覽,形成了多元自由的藝術氛圍,說明社會的包容度大了,也印證了社會在進步發展。”梁江說。展覽泛濫使得藝術監管、藝術標準和規范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梁江提到:“有些展覽展現的作品其實不怎么樣,不應該獲得太高評價,但前言或介紹中充斥了溢美之詞;有些展覽則打著學術的旗號,其實做的是商業營銷。而公眾往往不明就里,判別起來很困難,容易產生審美上的無所適從。”
許欽松也認為,當下文化領域中通俗化的東西占據了大部分的陣地,藝術也難以幸免,因此迎合市場、商業味重的展覽很多見。“但目前我們還不能硬邦邦地去杜絕這種現象,也杜絕不了。因為這迎合了相當受眾群體的需要。”同時,商業性機構做畫展以盈利為目標,在他看來也無可厚非。當然,如果展覽只停留在產銷平臺上,的確很難讓人滿意。許欽松強調:“文化要發展,需要靠有作為的藝術家去推動。當展覽多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調整期,由量的追求轉為質的追求。”
對策:警惕江湖式宣傳推介
對于公眾而言,在亂花迷人眼之中,其實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準則去掂量一個展覽的分量。
梁江表示,專業含量高的展覽基本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藝術成果展,像全國美展,是需要經過嚴格地評選的;二是學術展,像廣東美院的畢業生創作展;三是交流展,從國外引進的一些展覽。而有些公共美術機構跟拍賣公司或畫廊合作,下面又掛了某公司承辦或贊助之類的展覽,很可能是該公司包下了所有作品,為藝術家的市場價格造勢,這樣的展覽質量就不是業界可控的了。
同時,梁江還給出了更細致的把握標準:一、看展覽的主辦單位。如果是中國美協或某個專業委員會主辦,其展覽一般會比較專業;二、看展覽的場地。譬如在廣東美術館或廣州美院展出的,比在藝術區或廠房中展出的,可能就更專業些;三、看參展藝術家。如果都有相當知名度,那作品基本有保證,即便不是最好,也不至于難以入目。如果參展藝術家完全不知名,那可能是新秀,就要通過上面兩條標準來了解其級別;四,從展覽的標題和宣傳用語,也可以看出是否具有學術性。如果打著某某大師或某某絕技天下第一的旗號,那基本屬于江湖式的忽悠手法,就要小心了。真正的藝術家不需要也不屑于這么做。進一步,還可以看是誰在推介該參展藝術家,業界權威認可的,往往都有一定道理,可信度較高。如果是什么所謂的“宇宙書畫院院長”之類在搖旗吶喊,那基本可以斷定是不入流的。
分析:聯展過多變成了走過場
那么,什么樣的展覽才算高品質?藝術家和主辦機構要如何為公眾呈現優秀的展覽?
無疑,好展覽一定要有好作品。許鴻飛表示:“策展可以起到細節上的提升作用,但總體而言還是看作品本身。因為包裝、推廣只能奏效一次,下回如果還是老作品、舊手法,再怎么包裝推廣,也難以讓人耳目一新。現在很多娛樂圈的名人也辦起了書畫展,這類展覽只能是一錘子買賣,熱鬧一下,別人買個一兩張作品,不過是捧捧場。如果再辦一次,恐怕連朋友都會覺得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同時,許鴻飛強調,很多展覽讓人過目即忘,原因在于藝術家太急著成名,于是不停地參加聯展。“譬如說五人、十人、甚至五十人的聯展,就像在走過場,觀眾怎么可能有感覺呢?如果藝術家有實力、夠底氣,就辦個展,讓自己的作品在眾目睽睽下被一一審視,這才有可能被記住。現在很多人辦個展還動不動就打起‘回顧展’或‘總結展’的旗號,我也比較反對。生年不滿百,卻好像以后就不再創作了。藝術家應該不停創造不停出新,如果作品打上鮮明的個人烙印,又能不停地出新,這樣的展覽觀眾肯定很期待。”
就主辦的藝術機構來講,梁江認為,要維系展覽的良性運轉,必須加強引導,強化藝術批評,健全和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到商業藝術機構,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提出,要在市場和學術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如果永遠迎合市場,文化藝術就無法獲得發展。很多商業藝術機構過度強調名家,其實名家也要歸類、定位,否則觀眾會覺得每個展覽都很重復。今天觀眾的審美需求是多元的,這就要求展覽的針對性要強,對主題的挖掘、開拓、展示和梳理要做得比過去更到位、更專業,讓觀眾一看就明白展覽的目的在哪。當代藝術本身就比較費解,需要多加引導;傳統藝術其實也需要新的闡釋,不能再簡單地用名家的名頭來‘忽悠’了。”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