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知識|創新型會展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會展業作為現代化的高端服務業,在提升國家、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同時,也大力地促進了當地相關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反映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伴隨著中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應運而生,會展教育也隨之興起,而且逐步迅速壯大成為具有有研究生、本科類學歷,并設有會展策劃、會展設計、會展營銷、會展管理等不同學科的產業。
就其性質而言,會展是一門實際應用型的行業,橫跨社會中的各行各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改革等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對會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實際情況而言,社會中的要求與實際教育的內容相差甚遠。
我們認為作為會展人的同時,也需要具備兩種不同的知識層次:一個是需要懂得會展行業以及相關產業鏈的知識;而另一個則是需要懂得展會主題展示行業的相關知識。但無論你處于何種環節,應該需要哪些知識,作為會展人都應掌握以下五種能力:
敢想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作為會展人同樣也需要一種創新精神,要敢于想象,突破常規、敢于創新。展會主題的創新、展示方式的變化、場館布置的改變等等都需要一種創新的思維和一個靈活的大腦。
“敢想”,一是為了會展行業創新的需要,二是為了創新思路和產業開拓的需要。行業的改變也會促進新主題的產生,就如今年的“淘寶造物節”,這是淘寶首次舉辦超大規模的線下活動,是全球年輕人創造想象力的狂歡盛會。它不僅僅是展覽,更多地是為了淘寶的宣傳。“網商大會”和“淘寶造物節”的結合,實現了“會+展”的結合,以會促展,以展帶會,這不僅僅是會展形式的一種創新,也是展會新主題的一種開拓。與此同時,“敢想”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客戶的需要,也是為了自身的鍛煉和專業能力的提高。
善講
現今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溝通,需要進行交流,而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徑就是語言。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學者就把“會說話、金錢、原子彈”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三大法寶;而60年代以后,又把“會說話、金錢、電腦”看成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寶。這足以看出“會說話”的重要性。
“善講”在字面上是為了交流溝通的需要,語言表達能力強,才能使得溝通更加順利。面對不同的人,我們要根據他們的性格和愛好等做出不同的回答;溝通的人不同,溝通的方式也要因人而異。南方人與北方人,先生與女士,參商和客商……與這些人的溝通也都是有所不同的。
在深層次上,為了熟知的需要,通過交流彼此熟悉;為了提升的需要,通過溝通鍛煉自身的能力;為了眼界的需要,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增長見識,豐富閱歷。因此,要想在社會中、工作中游刃自如,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還要能在他人面前很好地表達出來。
會寫
作為會展新人,需要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語言的表達往往是伴隨著書面的文字。語言表達固然重要,但是寫作功底仍需具備。
“會寫”是為了迎合展會展示的需要,展會需要在具體方案的引導下籌備。“會寫”也是為了具體應用、實際操作的需要,展會的各種方案、可行性報告、計劃書、邀請函和參展商手冊等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在具備寫作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數據的歸納和資料的整理收集,只有了解具體的展會信息內容,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因此,“會寫”能讓你在會展行業的競爭中更好地生存。
多學
學習作為一種獲取知識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說的通俗點,學習可以讓你更好地完善自己,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與人交流。
“多學”就是要通過雜志、報刊、網站等了解會展行業的信息,掌握會展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多找幾個領路人,多參加一些培訓,在工作之前完善自身素質,為參與展會做好一切的準備,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好地發展自己。
肯做
作為一門實際應用型的專業,實踐往往比理論來得更加重要。許多實際性的問題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才能解決,而不是紙上談兵。
“肯做”不單單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同樣也是表現自己的最佳方式。通過實干鍛煉自己的同時,做到熟能生巧,同樣也為今后自身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就像現在的實踐應用型大學,他們對會展專業學生更多地注重實效性合作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工作中化被動為主動,自主去做每一份工作,去落實各個崗位,去體驗每個環節,從展會的數據收集→展會的營銷→……→展會現場運營等,這樣才能做到對這個專業,甚至這個行業有著深層次的了解。
總而言之,會展人要敢于創新,突破常規;掌握說話的藝術,學會臨機應變;鍛煉寫作能力,發揮寫作技巧;在學習專業和行業知識的同時,需要腳踏實地的干,鍛煉自身的全面能力。
作為一名合格的會展人應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往上,從銷售員,主辦,主管,項目助理,一直到項目經理,直到會展公司負責人,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只有從基層做起,才能逐步打開人的成長空間,使得人不斷地進步和成長。(陸小平、陳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