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的多重效應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會展經濟是以會展業為支撐,通過舉辦展覽、會議和節慶活動,形成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從而創造商機,并帶動若干相關產業發展的一種經濟現象。由于其具有高效性、帶動性、綜合性、聚集性、科技性、互動性等多重效應,被稱為“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在國際上被稱為“觸摸世界的窗口”和“誘人的城市面包”,正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會展經濟的特點及多重效應
會展經濟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
大型會展場館、會展物流交通基礎設施一次性籌建完成后,可以長期重復使用,因此會展業投入和占用資源較少,長期回報率較高。另外,從產業利潤率看,會展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利潤率大約在20%~25%以上,能創造較高的經濟價值。比如,國際上會展業的產業帶動系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據統計,近年來全球會展業每年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3000億美元,為世界經濟帶來的增長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
會展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效應。
舉辦會展活動,后向可以拉動建筑業、酒店業、餐飲業、通訊業、零售業、交通運輸業等,前向可以拉動會展行業名片識別系統開發、展覽會PDA系統開發和集群式通訊系統開發等業務,旁側可以帶動旅游業、市政建設、環保產業等。
會展經濟具有強大的技術引導和展示效應。
會展經濟的發展及會展活動的舉辦,打開了世界交流的大門,產品和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甚至價值觀可以在世界范圍傳遞,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會展經濟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會展活動的舉辦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作為支撐,并且在成功引進投資項目后還可以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會展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
歐洲會展經濟發展規模大、效益好、影響深遠,其展覽量約占世界的70%左右。從會展經濟在歐洲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會展經濟的一些發展趨勢。
其一,更加專業化。傳統會展主要作用是提供信息,20世紀70年代以后,展覽的組織者逐漸將一般性的展覽“縮減”為專業展覽,目前專業會展成為主體。專業展覽可以幫助參觀者、參展商找到具有潛力的合作伙伴。
其二,更加市場化。從專業性展覽向需求性展覽轉變,即從以參展商為中心的展覽模式逐漸發展到以顧客為中心的模式,目前西歐和北歐國家均采用這一模式。從觀眾需求入手,根據跨行業參展商的要求設計展覽,滿足全球參觀者的需要,成為21世紀以來會展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其三,更加規模化集團化。隨著會展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展業競爭也日益激烈,已由單一或多方面競爭轉變為資金、人力資源、合作資源等全方位競爭。大型會展組織者憑借自身優勢,通過兼并、收購中小企業不斷提升實力,會展經濟呈現規模化、集團化趨勢。
其四,更加信息化和互聯網結合化。隨著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標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 +”成為新常態下驅動中國會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引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滲透融合以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優勢,從市場、資本、資源等層面破除行業壟斷,促進要素重新分配和產業結構升級。2015 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信息化進程,引導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新興展覽業態。舉辦網絡虛擬展覽會,形成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新模式。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在展覽業的應用,實現互聯網與會展產業的深度融合,成為會展經濟創新發展的必然舉措。2015年和2016年,近兩年,會展經濟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
“互聯網 + 會展經濟”提供的不僅是傳統展會所具備的服務與線上資源的相加,還提供“智能化”增值服務。利用網絡系統,推進展覽活動流程的程式化、智能化、規范化和自動化管理;集成經濟有效、自由方便、快速準確、具有極強互動性的網絡平臺;對會展活動進行展前、展中、展后的全過程管理;全方位重塑主辦方、參展商、服務商和觀眾的體驗,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