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動”全球進口博覽會展現開放中國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進口博覽會是今年中國四大主場外交之一,意義非凡。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經進入倒計時,今天(7月25日)距離進口博覽會開幕還有102天。進口博覽會籌辦工作進展如何?與百姓息息相關的食品和農產品展區籌備情況如何?國際社會和企業有何反響?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籌備工作即將進入“百日沖刺”階段,籌備工作重心從招展為主轉向招商布展為主已經過去近一個月,國際機構與企業都展現出極大的熱情。
進口博覽會設有智能及高端裝備、消費電子及家電、汽車、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服務貿易等七大展區,總面積約27萬平方米。展會截至4月17日,已有906家企業簽約參展,簽約展覽面積15.7萬平方米,加上擬簽約企業,總數已超過1700家。
不僅簽約企業增長迅速,簽約企業的高質量和廣泛性也引人注目:103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領跑,來自美、德、日、韓、法、英等發達國家或大國的參展企業占比達到34%,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34%,最不發達國家占10%,體現了進口博覽會作為國際公共產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方案的定位。
與招展工作同步展開的,是采購商的組織工作。展會將邀請超過15萬境內外采購商到會,以政府組團為主,包括地方交易團、央企交易團以及境外采購商等。目前,國資委已經組建了央企交易團,全部98家央企成為第一批采購商。各省、市交易團的組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首屆進口博覽會正向世界表明,中國是全球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和引領者。2017年5月,正是在代表著中國開放共贏理念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正是黨中央著眼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更是我國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實際行動。
正如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中所稱,十八大以來,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因素讓全球發展更加包容。我國秉持多邊貿易體制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等基本原則,致力于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進口國和消費國。目前,中國已經進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的新發展階段,消費和進口具有巨大增長空間。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口超過 10 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舉辦進口博覽會恰恰是讓世界各國共享這一發展紅利,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進口博覽會正為世界各國企業進入中國大市場提供歷史性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這一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城市舉辦。8年前,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讓世界對中國有了更深的了解,如今,這一殊榮與重任再度落到上海頭上。
擁有突出區位優勢的上海不僅經濟實力雄厚,服務行業發達,更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空港旅客吞吐量超過 1 億人次,航班網絡遍布全球282個城市。
不僅如此,近年來,上海正是中國開放的先行者。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第一張負面清單以來,自貿區版負面清單的特別管理措施已經從190項,減少到了2017版的95項,再到2018版的45項。而最新的全國版負面清單,也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清單長度由去年的63條減至48條,共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東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