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成旅游熱點
7月初,冒著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中國國家博物館門前依然排著長龍般的參觀隊伍。“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等展覽近日又點燃了觀眾的觀展熱情。
三年前,故宮博物院舉辦“石渠寶笈特展”時催生了“故宮跑”這個熱詞。隨后,深受觀眾追捧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趙孟頫書畫特展”、“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等,讓“故宮跑”漸成常態化。此外,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每天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游客,排隊的觀眾摩肩接踵,常常要等上幾個小時。
“看展覽”已成為時尚休閑游的重要內容,不僅專業愛好者,更多的普通市民和游客也紛紛走進展館,上至耋耄老者,下到垂髻少年,悠閑地看一場展覽,接受藝術的熏陶,換個視角看生活,成為很多人享受閑暇時光的最美方式。
文物國寶受青睞
如今,一遇到有書畫等藝術展覽,故宮博物院便成了百米沖刺的賽場,人們過了午門,拔腿就沖向燕翅樓或是西側的武英殿去排隊。記得去年九月,我跑了兩次才有幸一睹《千里江山圖》的風采。第一次,我沒有做足功課,去的時間不夠早,真沒想到排隊的觀眾人山人海,一開門當天的門票就已經發完。難怪有媒體說“排隊三小時,看展五分鐘”。有了一次失敗的經歷,我開始研究觀展攻略。原來,網上有不少同好者已做出了圖文并茂的詳細攻略,告訴你什么時間到達故宮才能確保輕松擠進前200名,成為第一批觀眾。我在排隊的時候,排在前面的是一對來自河南的老夫妻,他們來北京旅游,知道故宮有這個展覽后,特意把看展覽作為旅游的一項內容。
在參觀“趙孟頫書畫特展”時,我有了經驗,提早做了功課,計算好時間,還能趕上聆聽故宮專業人員的免費講解。我們這個臨時組成的觀展團隊中,還有幾位小學生,父母說他們正在學習書法,邊游覽故宮邊學習名作,一舉兩得。越來越多人的興趣點開始關注各種文化展覽。以往駐足在藝術展覽前零星的小眾人群,如今早已“淹沒”在浩浩蕩蕩的觀展大軍中了。
前不久,我來到陜西歷史博物館,望不到頭的排隊長龍和故宮博物院參觀潮一樣壯觀。正在展出的陜西國寶系列特展、唐墓壁畫珍品館、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吸引著大批觀眾。我頂著烈日,排了兩個小時的隊才進館。來自山西太原的初中生林同學,喜歡讀歷史,這次利用周末時間,和媽媽坐高鐵專程來陜歷博看文物展。西安人告訴我,現在陜歷博和兵馬俑、大雁塔一樣,是最受游客青睞的景點,西安研學之旅都把陜歷博列入其中。
藝術氣息聚人氣
近幾年,不僅故宮博物院、陜歷博這類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受到熱捧,像在美術館、文化中心這些地方舉辦的各類文化展覽,也成為人們休閑游的重要內容。
北京媒體人王瑋是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她平均每個月都要看一兩次展覽,出差時也會在當地尋覓展覽。“看展覽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平時當我空閑了,在朋友圈和某些渠道知道有喜歡的展覽,我就會去看。上周末剛和閨蜜約好去今日美術館看保羅·史密斯展覽。”王瑋說,她更喜歡藝術類的展覽,比如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國家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百年展覽和梵克雅寶的展覽。
旅游達人劉星也是看展覽的發燒友。她喜歡有文化有傳承的東西,最愛藝術和科學類的展覽。她說看展覽印象最深的是,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看達·芬奇手稿展,真是令人嘆為觀止。達·芬奇在繪畫成就之外,還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這些手稿是“大家”最真實的佐證。
記得我第一次到深圳采訪旅游,在游覽了著名的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和歡樂谷之后,我走進了附近的何香凝美術館、華·美術館和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何香凝美術館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華·美術館是國內首家以設計為主題的美術館。而創意文化園則匯聚了攝影、設計、雕塑、動漫等文化元素。那個寧靜美好的午后,我觸到深圳的文化氣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深圳看藝術展覽,體味不一樣的深圳文化,深圳國際大都市的藝術范兒日漸醇厚。
美術館、藝術館潛移默化提亮城市文化的底色。在上海,看藝術展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生活休閑方式。“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等展覽,都是近兩三年上海的“爆款”藝術展。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民生現代美術館、藝倉美術館、復星藝術中心等一大批美術館的改建新建,營造出摩登之都完備的美術館體系與濃郁的藝術氛圍。
觀賞展覽享休閑
法國社會學家福勒斯代認為,生活方式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閑暇時間,一個人的休閑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看展覽當然算是旅游休閑的方式,可以提高自身修養,增長見識。我平時工作很累,看展覽能讓我安靜下來,沉浸在展覽所呈現的那個世界里面,我去尋找共鳴。”王瑋說。
近年來,很多人選擇去博物館、美術館參觀展覽度假閑暇。觀展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的文化需求,它更多的是面向普通人的一種休閑方式。文化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滲透漸深,已成為很多市民和游客的消費習慣。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逛博物館、美術館的年輕人,不僅僅是去學習知識,他們更喜歡的是在這樣的藝術空間里,看展覽、聽講座、讀書,逛文化紀念品,和好朋友彼此分享、交流,享受這份愉悅的心情。
現在有一些游客,去到一個地方旅游,會先選擇游覽當地的博物館,以此作為一種打開這個城市的方式。欣賞藝術展覽,或許是擁抱陌生城市的好辦法。電視節目《國家寶藏》播出后,其中涉及的多家地方博物館的游客接待量明顯提升。在線旅游網站顯示,通過“博物館”搜索國內旅游產品的游客上升了50%,博物館迎來了游客參觀的高潮。無論是走馬觀花的普通觀眾,還是細細品味的專業觀眾,看展覽的旅游休閑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歡迎。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