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展會正向“兩端”擴展
日前,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如期舉行。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展會,深圳文博會一如既往地展示出了匯聚文化產業資源的專業能力,同時也以分外熱鬧的觀眾開放日,顯示出了對普通文化消費者的吸引力。可以說,深圳文博會在“2B”和“2C”兩方面的實力以及一系列重要產業信息、數據、觀點的發布,不僅反映出我國文化產業當前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也展現出綜合性展會對產業發展的平臺作用。
深圳文博會除了是重要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展會平臺外,還是中國文化產業展會“起步”的地方。如果以2004年的首屆深圳文博會為肇始,中國文化產業展會的發展歷程也隨之走過了十幾年時間,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開創期到遍地開花的野蠻生長期,出現過不少“來了又走”的文化產業展會,它們轟轟烈烈拉開大幕,卻悄無聲息地湮滅于文化產業發展大格局中,連個完整的名字都沒有留下。為解決這種亂象,有關主管部門加強了對文化產業展會的規劃和政策指導,其后,文化產業展會的舉辦才步入了一個有序競爭、穩定成長的新階段,并逐漸形成了當前更注重實效和特色的文化產業展會結構。
如果將對文化產業展會的規范、升級作為上一輪展會發展的重點,那么,在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行進途中,當前的文化產業展會又面臨著新一輪升級。
比如,當前文化產業面臨著兩方面挑戰,一方面是如何更進一步地與科技、金融、設計等行業和領域進行跨界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可用于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資源;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產業釋放出的能量,更多、更廣泛地參與到教育、扶貧、區域協調發展等領域,擴大文化產業的社會影響力。那么,對于文化產業展會來說,就需要充分考慮這兩方面,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動員新的企業、項目和資源參與到展會中,向這“兩端”擴展,更準確地反映文化產業發展的全貌。
如果認可這種判斷,那么在當下,不論是深圳、北京、義烏的大型綜合性文化產業展會平臺,還是區域性的或者其他規模更小的文化產業展會,都面臨著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甚至堪稱是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而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展會的規模并不是決定性因素,大而美是可能的,小而美更是可能的,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市場化辦會的能力,以及對資源的深度掌握和精準定位,特別是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把握,以及與展會舉辦地經濟發展的密切結合。向“兩端”擴展,文化產業展會未來可期。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