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暨廣西公益閱讀助讀贈送儀式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廣西書展會場舉行
市民在活動現場閱讀書籍
一書一世界,通過閱讀可以感受世間萬物的美好。昨日,2018年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啟動暨廣西公益閱讀助讀贈送儀式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廣西書展會場舉行,全區100個書香之家受到表彰,2000名學生和進城務工人員每人獲贈300元購書券。
今年全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主題為“2018不忘初心·閱讀圓夢”,從今年3月至12月底,將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文化名人進廣西、推薦閱讀優秀桂版書、廣西朗讀大賽、好書刊進基層、少兒報刊閱讀季、我的書屋我的夢征文活動等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
昨日的啟動儀式后,廣西公益閱讀助讀行動宣布向2000名學生和進城務工人員每人贈送300元共計60萬元的廣西書展現場購書券。該公益行已持續舉辦多年,旨在保障特殊階層的閱讀權利,讓更多的群體享受閱讀快樂,享受文化發展的成果。
作為進城務工人員代表,來自甘肅的多富學獲贈了購書券。“平時我比較喜歡看歷史類書籍,晚上睡覺前都會看一看。”多富學來南寧打工已有2年,最讓他感到遺憾的是無法陪在年幼的兒子身邊,所以他打算多挑選一些有趣的童書寄回老家,讓書籍陪伴兒子一起成長。
活動當天,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還公開發布了入選2018年第三屆廣西書香之家推薦活動的100個家庭名單,其中南寧市共有17個家庭入選。書香之家代表武鳴區陸斡鎮的黃雪梅昨日特意穿上了喜慶的紅色壯族服飾。雖是古稀之年,黃雪梅和老伴依然勤于讀書,還利用平時的閱讀積累,創編了《反家庭暴力》《清潔鄉村美麗陸斡》《農村新貌》《七五普法》等山歌劇、山歌小品,并組織山歌創作演唱比賽,努力傳承發展壯族山歌文化。
廣西4家單位榮獲
“全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自治區婦聯和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在南寧市(桂雅路小學)聯合啟動“書香八桂·父母同行”——2018年廣西家庭文明建設創新項目,以親子閱讀活動為契機,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探索廣西家庭文明建設創新模式。
在啟動儀式上,自治區婦聯為全區首批16個“廣西家庭教育示范點”代表單位授牌,鼓勵示范點不斷探索創新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方式,引導更多家長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共同推動廣大家庭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西4家榮獲“全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稱號的單位接受牌匾,他們將引導更多的家庭參與親子閱讀,創意開展主題活動,推動全民閱讀不斷深入發展。
活動現場,為支持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及家庭教育工作,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為“廣西家庭教育示范點”捐贈書籍10000冊,部分愛心企業給南寧市有關單位和家長代表捐贈了一批書刊。活動還邀請了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特約咨詢師陳默進行主題為“好爸好媽是怎樣煉成的”專題講座,幫助家長深入了解父母如何通過自我成長提升愛孩子的能力。
據悉,自治區婦聯積極響應全國婦聯“書香飄萬家”——2018“相伴共讀·書香潤德”全國家庭親子閱讀活動,聯合接力出版社開展廣西少年閱讀紀·2018廣西親子家庭閱讀力提升大行動,并將其融入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深入推動,通過開展尋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創建活動,廣西優秀創意親子閱讀微視頻展播,在全區志愿服務試點的500個“兒童之家”及16個“廣西家庭教育示范點”開展“書香飄萬家”系列親子閱讀活動,大力營造家庭親子閱讀良好氛圍,切實推進“書香八桂父母同行”活動效果。
社區圖書館志愿館長走馬上任
昨日上午,南寧市2018年“4·23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在新竹社區舉行,南寧文化惠民項目社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志愿館長也于當日走馬上任。
昨日上午,新竹社區文化廣場滿眼是書籍,處處飄書香。在啟動儀式中,還舉行了南寧市文化惠民項目——社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志愿館長聘任儀式,并對南寧市圖書館、南寧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進行“文化志愿者服務隊”授旗儀式。據了解,目前南寧市共有24小時自助圖書館十余家。在廣西師范學院讀大四的梁燕飛是當天上崗的“志愿館長”中的一員,熱愛閱讀的她得知南寧市圖書館招募“志愿館長”,第一時間報了名。今后,她將和其他的“志愿館長”一道,利用閑暇時間定期到自助圖書館值班,為讀者提供閱讀指導,每個月為讀者推薦一本好書。
當天,南寧市圖書館汽車圖書館也進入新竹社區開展免費借閱讀活動,4000冊圖書供讀者自由閱讀,并現場辦理借書證。新竹小區小廣場一大早就聚集了不少市民,有幾歲孩童,也有退休老人,大家都在細細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近年來,南寧通過大力建設“社區24小時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等項目,持續開展各類閱讀活動,積極推進全民閱讀工作。“我們希望,閱讀成為市民生活中美好的一部分。”南寧市圖書館讀者活動部副主任黃珂介紹,昨日南寧市圖書館走進社區舉辦主題閱讀推廣活動,就是為了把文化活動送進社區,鼓勵南寧市民讀者拓寬相關主題的閱讀領域,善用既免費又便捷的公共圖書館,在書海中暢游,體驗廣博多元的資訊。
來源: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