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化水平 打造“智慧”廣交會
廣交會已成為中國軟實力標志之一
4月15日的廣州飄著蒙蒙春雨,但人們參加廣交會的熱情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總體格局不變,展覽規模保持穩定,展覽總面積為118.5萬平方米,展位總數60475個,共有25171家境內外企業參展。
廣交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驛站服務
與往年相同,本屆廣交會共分三期舉行,其中在第一、第三期設立進口展區,展覽總面積2萬平方米,共設6國分產品區,展位總數992個。共有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617家企業參展,設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埃及、土耳其、烏克蘭、泰國、印度、尼泊爾等10個國家展團和中國澳門、中國臺灣2個地區展團。其中,烏克蘭、泰國、尼泊爾為首次參展。
在各個歷史時期,廣交會通過不斷改革組展體制、創新招展招商理念和模式、專業化改革、創設品牌展區和進口展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舉措,為中國企業、中國產品、中國品牌走出去,為擴大出口、促進進口,為我國外貿由小變大、成為貿易大國,為我國對外開放、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外商在洽談合作
本屆廣交會本著提升專業化水平,提高展覽質量,優化出口展專業化分區。細化展品專業設置。其中,共設置展品專區152個,相比上屆增加12個。優化參展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參展企業更新率達5%,更多代表中國制造頂尖水平的品牌企業參展,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技術含量和低碳環保產品不斷增多,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新形象愈加突顯。
某國產電池企業制造商歐洲區銷售經理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依靠廣交會的平臺,公司的產品正在打開東南亞及歐洲市場。公司也針對不同國家的需求,對產品進行了改良。”
穿梭在各展館間的擺渡車
與以往不同,本屆廣交會通過全球推廣、精準營銷、精準邀請、精準服務對招商模式再次創新。加強采購商客戶關系管理,設立VIP休息區、VIP就餐區等,提升采購商的到會體驗。并首次推出供采對接活動激勵措施,積極協助各交易團、參展商和采購商組織供采對接活動。
來自韓國的采購商李向哲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已經連續參加了多屆廣交會,已經算是廣交會的老人了。他很喜歡廣交會的氛圍,帶回去的產品也很受當地消費者喜愛。會場中的服務也非常好,在溝通上并不會因為國別不同而出現阻礙。
人頭攢動的廣交會
除了優質的商品外,最受展商與客商關注的就是本次在展館內開設的48個“信息驛站”現場信息服務點,驛站內提供電腦、二維碼掃碼服務等服務,為客商提供各類信息服務。
為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和大數據戰略,實現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積極推進以互聯網、新媒體和大數據應用為基礎的創新型招商模式,廣泛邀請全球采購商與會,拓展廣交會“朋友圈”。
采購商在仔細觀察產品
來自越南的采購商阮文唐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廣交會APP上的內容豐富,操作也非常便捷。數字化的廣交會讓人們尋找自己需求的商品變得更加容易,節約了時間,讓我們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在產品上。”
此外,廣交會大數據應用也在深入推進,目前已經初步建成了廣交會數據整合分析應用平臺,建立了當屆客商關注度、現場服務等主題圖表,通過大數據看板形式直觀呈現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全面展示廣交會各方面的情況。
參展商正通過廣交會APP向采購商介紹自己的產品
據悉,廣交會目前已推出展商展品查詢系統、改版官網和新版移動客戶端,以及電子地圖、智能參會助手等多項功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后,在致力提升展覽服務、優化客戶體驗的同時,還將運用數字智能工具對大數據進行有效開發應用,為供采雙方提供更精準的貿易分析和配對服務,創造更多商機,助力企業利用廣交會平臺開拓國際市場。
家電產品在廣交會上很受歡迎
徐兵表示,目前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智慧廣交會建設。智慧廣交會建設完成后,線上服務將涵蓋展客商會前、會中、會后的全過程,將全面提高廣交會辦會水平和服務質量,促使廣交會成為全天候的外貿促進平臺。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