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求賢若渴”
“我們學院今年畢業的40多個學生目前還在從事會展工作的不過五六人,這與我省會展業的發展狀況反差太大了。”在山東省會展業協會日前召開的一次理事會會議上,山東交通學院管理學院會展專業教師崔元琪不無憂慮地表示。
作為“朝陽產業”的會展業近年來發展勢頭異常迅猛,對人才的需求用“求賢若渴”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但據崔元琪透露,我國會展業從業人員的流動率高達90%以上,大大超過了一般行業的平均水平。會展業“留不住人”正日益引起業界和學術界的關注,提高會展業從業門檻和管理水平、加強校企聯合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待不住”也“留不住”
據了解,山東交通學院是從2007年起開設會展專業的,其也是目前我省惟一的一所開設會展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但該學院除了第一屆招收學生人數超過40人之外,后3屆都只有二三十人,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
“從我們掌握的反饋情況來看,會展從業者的流動性過大是由會展企業管理不完善、工資待遇過低、波動性過大、工作過于辛苦等造成的。”崔元琪分析說,會展企業管理不完善表現為公司內部沒有完整的合理可行的組織機構,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等都沒有建立起來,實行的是“一言堂”(很多會展公司是私營企業),在公司的管理方面所下工夫不夠,員工看不到企業的未來,因此不愿意待下去。而現在大部分會展公司實行的是基本工資加提成的工資待遇模式,這就導致新入職的員工在前3年內工資非常低(月工資只有800-1000元),提成也十分有限,致使他們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滿足,只能改行。
“不僅普通員工待不住,會展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也很難留住。”崔元琪說,經過多年的積累,很多普通員工擔任了公司的中高級管理人員,手里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對組展招展也有了相當的能力和把握。在利益驅使下,如果公司不能滿足其提高薪金待遇或職務等要求,他們常常會“跳槽”或成立自己的會展公司。
對此,山東中貿國際貿易推廣中心主任杜磊也有許多“苦衷”。他深有體會地說:“會展業不僅工作辛苦,而且涉及招商、物流、設計、貿易等諸多行業,對從業者的體力和智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現在的“80后”和“90后”年輕人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綜合能力也不強,企業雖然得力人才奇缺,但短時間內也難有辦法擺脫窘境。”
“叫好”也要“叫座”
“會展業人才既要"叫好"也要"叫座"。”崔元琪表示,當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流動率超過50%,這個行業的發展就會面臨諸多問題,比如行業沒有積淀,內部一些規則建立不起來,不講誠信,流動率大,導致人員的再招聘和再培訓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等。
他建議 ,在提高會展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誠信度的同時,還應提高會展業的從業門檻。在他看來,門檻過低導致會展業的從業人員大多學歷層次比較低。“建議會展業建立從業資格證考試制度。”崔元琪認為,如果規定從事會展業的人員必須持有會展從業資格證,就可以使得進入會展行業的難度加大;從業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考出資格證后,如果再更換工作就要考慮是否值得。另外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對會展業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會減少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也有利于會展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杜磊認為,目前會展專業的大學教育與現實狀況脫節比較嚴重 ,導致學生感覺反差較大,容易產生失落心理。為此,他建議加強校企聯合,走市場化之路:“學校應打破單純的知識面的培養模式,會展企業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要常到學校"現身說法",才能培養出"適銷對路"的復合型人才。”
值得欣慰的是,我省目前正在采取積極措施解決會展業的人才問題。據山東省會展業協會副秘書長燕飛介紹,山東省近日不但專門制定了《會展行業自律公約》,以提高會展行業的管理水平和誠信度;還啟動了“2011首屆山東省會展行業大學生創意大賽”,吸引了12所院校的400余名學生參賽,眾多會展企業的老總也主動參與其中,大大加強了院校與企業間的聯系與合作。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