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綠色發展是未來發展方向
紅通通的蝦、健碩的蟹、
白里透香的米,
還有包裝精美的茶馓、
捆蹄、黑豬肉、蒲菜、醬醋
……
3月15日,在北京淮揚菜品鑒堂,中國·淮安“淮味千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上,“淮味千年”系列優質農產品讓人流連駐足,也讓淮水滋潤下的良田、美食、美味飄香北京。
綠色,是2018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主題之一;綠色發展,是淮安未來發展的根本方向。優越的自然稟賦厚重生態本色。地處江淮平原東部的淮安,地勢平坦,氣候分明。大運河、淮河在境內交錯,全國五大淡水湖洪澤湖位于境內,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水面約占全市國土面積27%,共有各類濕地20.14萬公頃,約占全省7.1%。
3月18日,在金湖縣前鋒鎮白馬湖觀景臺碼頭、里運河文廟親水平臺、山華庭北門古淮河邊、淮安區里運河御碼頭,一年一度的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陸續開展,市民們爭相上前,為全面改善淮安水生態環境做出點滴努力。森林覆蓋總面積319.91萬畝,覆蓋率為23.82%,約占全省森林總面積的13.67%。礦產資源豐富,巖鹽資源探明儲量1350億噸,居世界首位。擁有華東最大的無水芒硝礦,已探明芒硝儲量達20億噸。盱眙縣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儲量2.72億噸,遠景儲量達5億噸,占全國總儲量的65%-70%,占全球總儲量的近50%。
春潮涌動的現代農業
調濃生態底蘊
近年來,我市農業發展突出綠色、生態、優質、高效的產業定位,堅持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協調發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持續發展目標,達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統一。
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做活生態農業源頭,2017年全市完成造林總面積8.6萬畝,新建和完善林網11.5萬畝,完成森林撫育10.25萬畝,建成省級綠色示范村93個,森林覆蓋累計面積36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8%,全市現有國家級公益林26.7萬畝。
推進健康示范創建,做大生態農業規模,累計建成沼氣池13.8萬只,沼氣池普及率達14%,建設各類沼氣工程269處;共創建了9家農業部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60個省級畜禽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基地、239個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創建示范場;累計創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6個,總面積達2萬畝。盱眙、洪澤為江蘇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科追溯試點縣。
加強“三品”認證,做強生態農業品牌,“淮安紅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淮安黑豬”成功申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隨后“淮安黃瓜”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淮安紅椒”獲得“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稱號,“淮安大米”先后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江蘇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殊榮,“蘇淮豬”基地獲批省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盱眙龍蝦”品牌價值近170億;共獲“三品”認證標志1268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223個,綠色食品40個,有機農產品5個,認定產地626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8.3%。
推廣農業新技術,做優生態農業空間,秸稈綜合利用成效穩步提升,共建設秸稈固化生產線150條,秸稈收貯點85個,64個秸稈預處理站。
生機勃勃的特色產業
增添生態亮色
“4+2”工業優勢特色產業在淮安國民經濟中的優勢特色地位已初步形成,實現產值42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和食品產業產值相繼突破千億元大關,成功獲批國家火炬計劃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省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和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新載體。
“4+3”特色服務業活力顯著增強,增加值突破1100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76%,旅游業、快遞業收入和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增長14.3%、67%和33%。
“4+1”特色農業不斷增創新優勢,擴大優質稻米基地227萬畝,高效園藝達到127.3萬畝,特色水產面積60萬畝,各類休閑觀光農業主體達550家,建成省級農業休閑觀光精品線路9條,品牌農業所創造的產值已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79%。
淮安擁有中國地理標志商標120件。“盱眙龍蝦”“洪澤湖大閘蟹”“淮安大米”等特色食品品牌享譽全國,今世緣酒業、旺旺集團、雙匯食品等骨干食品企業支撐有力。
淮安還創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洪澤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平臺載體。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