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博覽會天津預展 兩個銅板買張票
1915年2月22日,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以下簡稱“巴拿馬博覽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對于中國人而言,這是令人揚眉吐氣的一屆展會,當時中國有50多件產品獲得了大會的最高獎項,獲得的獎牌數目居參賽各國之首。以至于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首詩:“賽會巴拿馬,中國實業家,山川興地寶,云漢絢天葩,霹靂開河面,平和祝海牙,錦標奪歸得,宏我大中華。”
在當年的獲獎產品中,有不少產品是天津生產的,如獲得了榮譽獎的泥人張、獲得金獎的天津造胰公司出產的香皂、獲得銀獎的天津水產學校出產的罐頭食品及漁具模型等。天津市檔案館中保存的一系列檔案,見證著天津為這屆博覽會做出的種種準備和取得的成績。
對于各省赴美的代表人選,農工商部有嚴格規定,具體規定有六條——通外國語言、有賽會經驗、曾游歷歐美、與外商接洽、有交際才能、識外交關系。直隸省當時選中的代表,是時任省民政廳實業司工商科科長的嚴智怡
巴拿馬博覽會并不是在巴拿馬舉辦的。在當年的《巴拿馬賽會直隸省出品協會事務局征集賽品規則》(以下簡稱《規則》)所列的條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美國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開通而舉辦的博覽會,地點在美國舊金山。
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工作始于1904年,當時預計1915年完工,其通航后美國東西海岸的航線可縮短8000多海里。為了慶祝運河開通,早在1911年,美國就決定在運河竣工那年舉辦國際性質的展會,并于當年就開始向各國發出參展邀請。
1911年的中國,政局動蕩。那一年,發生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由此開始。天津市檔案館保存的一份當年主辦方給天津總商會的照會中,使用的仍舊是清朝宣統年號,而實際上清王朝很快就被推翻了。
1913年,美國派人游說中國派代表團參展。那時的中國早已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將參展看成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件大事。政府指定農工商部全權負責參賽事務,專門成立了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并令各省相應成立籌備巴拿馬賽會出口協會,協會另下設事務局,負責制定章程、征集展品。
對于各省赴美的代表人選,農工商部有嚴格規定,具體規定有六條——通外國語言、有賽會經驗、曾游歷歐美、與外商接洽、有交際才能、識外交關系。直隸省當時選中的代表,是時任省民政廳實業司工商科科長的嚴智怡。同時,嚴智怡被任命為直隸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
嚴智怡是著名教育家嚴范孫的次子,1882年出生在天津老城西北角嚴家老宅。他師從張伯苓,1903年在父親的陪同下東渡日本求學,開始系統學習近現代工業知識和理論。在那里,嚴智怡接觸到了日本的產業博物館,并被其辦館理念深深影響。回國后,他開始著手在中國創辦博物館。
為了審查和選拔赴美參賽的商品,1914年6月在河北公園內舉行展會。這次展會相當于巴拿馬博覽會的預展。據史料記載,天津當時共有98家商號參加,展品為1488件
直隸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的辦公地址,在當時的河北公園,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嚴智怡上任后,立即開始相關的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挑選參賽商品。
當時的直隸省,包括今天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和天津、北京兩市。在嚴智怡的組織下,事務局制定了賽品征集規則,并派人至各處征集展品。
從天津市檔案館保存的資料中可以看到,《規則》明確指出,征集物品參賽的宗旨在于“表示本國物產之特色以圖海外貿易之發展并借以聯絡邦交互換智識”,提供商品者需要填寫詳細的產品說明書,包括出品人姓名、住址、職業、籍貫、商號及其地址,物品的價值、大小尺寸、數量、用途、原料、出產地、每年出產及銷售數額以及產品經歷、特色和獲獎情況等。對于只參賽不出售的商品,必須注明是“非賣品”。
為了方便和鼓勵各界人士參賽,事務局在《規則》中稱,不知道如何填寫說明的人都可以到局里咨詢,或者由局里的工作人員代為填寫。局里收到物品后,除了給收據之外,還會給感謝狀。
為了審查和選拔赴美參賽的商品,1914年6月在河北公園內舉行展會。這次展會相當于巴拿馬博覽會的預展。據史料記載,天津當時共有98家商號參加,展品為1488件。
凡觀看展會,要有入場券,每張入場券的價格是銅元兩枚,10歲以下兒童減半。團體參觀需要提前一日預約,事務局將發給該團體特別優待券。對于參展人員和其他與展會關系密切的人,事務局會發給長期優待券,以方便他們隨時出入。
展會每天的參觀時間為上午9點到下午5點,參觀人員要按照主辦方規定的路線走,“不得凌亂”。每周五為被特定為“女賓入覽之期”,男賓一律回避,其余時間則男賓和女賓都可以進入參觀。
為了吸引參觀者,主辦方想了不少辦法,比如加了三天夜場、舉辦抽獎活動等。為期一個月的展會,共賣出9萬多張票,光是夜場賣出的票就多達17000多張。
事務局組織評議會對參展的商品進行等級劃分,設置金獎、銀獎、銅獎和褒獎4個獎項。大會最終評選出的獲獎產品涉及美術、社會經濟、教育、文藝、機械、制造工藝、農業、園藝等諸多門類,全部獲獎產品達5000多個。
河北公園內的預展結束后,直隸省被選中的參賽商品,分三批陸續被運往上海,隨美國太平洋郵船公司的船只抵達舊金山。1914年年底,嚴智怡等隨船赴美,開始了中國館的布展工作。
在天津參展的產品中,泥人張制作的“鐘馗嫁妹”人像獲得了榮譽獎,于嘯軒的牙雕、宜彰公司出產的白帆布、修業工廠的“飛馬”牌愛國布、慶豐和商號的栽絨毯、啟新洋灰公司出產的各種磚瓦、義盛號的戲裝、 天津造胰公司出產的香皂等獲得了金獎,長青齋(即風箏魏)風箏、天津水產學校生產的罐頭食品及漁具模型等獲得銀獎,此外還有眾多的產品獲得了銅獎和鼓勵獎
在參賽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中國的工作人員完成商品的征集、轉運工作后,還精心布置出了9個陳列館,包括具有中國傳統宮廷風格的展館,其中的雕梁畫棟、飛檐拱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光是博覽會開幕當天,參觀人數就有一萬多人。
根據巴拿馬博覽會評判委員會的規定,產品根據得分可獲得6個等級的獎項,分別是大獎、榮譽獎、金獎、銀獎、銅獎、鼓勵獎,其中鼓勵獎沒有獎牌。博覽會結束時,中國共獲得大獎57個、金獎258個、銀獎337個、銅獎258個、鼓勵獎227個,在參展的31個國家中居于榜首。
在天津參展的產品中,泥人張制作的“鐘馗嫁妹”人像獲得了榮譽獎,于嘯軒的牙雕、宜彰公司出產的白帆布、修業工廠的“飛馬”牌愛國布、慶豐和商號的栽絨毯、啟新洋灰公司出產的各種磚瓦、義盛號的戲裝、 天津造胰公司出產的香皂等獲得了金獎,長青齋(即風箏魏)風箏、天津水產學校出產的罐頭食品及漁具模型等獲得銀獎,此外還有眾多的產品獲得了銅獎和鼓勵獎。
當年的產品,有的品牌流傳至今,比如泥人張、風箏魏等,巴拿馬博覽會上的成績,成為了他們永遠的驕傲。有的品牌則成為了歷史的記憶,比如修業工廠。
修業工廠創建于1909年,其生產的布匹結實耐用,很快占領市場,工廠有工人數十人,生產日夜不停。又如天津造胰公司,由嚴范孫和宋則久等集資創建,后由嚴智怡接管,1910年時在天津民族工業中排名第三。總之,當年獲獎的產品,基本代表了天津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1917年12月17日,巴拿馬博覽會直隸出品發獎會在河北公園舉行,發獎會一直持續到12月23日,當時的參觀者,包括當時下野在天津的黎元洪。
本文來源:天津網-城市快報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