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趨勢——會展業將有哪些新變化
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行業的“風向標”,近年來,我國會展業以年均20%的增速蓬勃發展。
各地紛紛把會展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產業來培育,目前,我國已有1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有會展場館并每年舉辦會展活動。我國會展業如何升級?會展行業有哪些新亮點?會展品牌如何創出影響力?且聽業內人士的分析和看法。
“展”與“會”并重
會展業的發展,需要會議業與展覽業齊頭并進。過去,很多地方往往“重”展“輕”會,對會議業的經濟拉動作用認識不足。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會議業的發展。
記者在第七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上了解到,除了京滬穗三地具備舉辦國際會議的實力,一些新興城市也紛紛支持會議業的發展,杭州和成都不約而同地提出要打造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
威尼斯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及展覽統籌副總裁狄沃夫說,選擇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的主要因素有交通便捷性、會展活動安排、酒店賓館等接待能力和配套服務水平、目的地城市形象等。從這些元素來考量,中國很多城市具有良好的舉辦國際會議的條件。
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亞太區總裁努爾·艾哈邁德·哈米德說,會展業是各國最能抵御經濟衰退的行業之一,近年來,中國舉辦國際會議的全球排位在不斷提升。2000年,中國舉辦了33個國際會議,在全球排26位,到2009年,中國舉辦國際會議達到245個,增加了212個,在全球排名第9位。他告訴記者,在中國的一線城市排名中,北京、上海、廣州舉辦國際會議數量在全球排名為第10位、第23位和第183位。他同時提出,目前中國二、三線城市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會議希望舉辦的地方,上海已獲得2013年ICCA會議的舉辦權。
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說,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大大增強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了解和興趣,國外會議主辦方也一定會考慮他們的會員、員工、客戶的強烈興趣,把會議搬到中國來。
新色彩——
綠色低碳辦會展
會展是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十一五”期間,我國積極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經濟,成效顯著。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成為會展業的主題,也成為參展商和辦展者的追求。
2010年,各類展會在各地頻頻舉辦。7月3日,“生態省建設高層論壇暨第四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在山東青島舉辦;8月28日,“中國(齊齊哈爾)第十屆綠色食品博覽會”在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舉辦;9月20日,中國(昌邑)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在山東昌邑舉辦;9月26日,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河南鄭州舉辦;11月18日,中國綠色食品2010上海博覽會在上海舉行;11月24日,由商務部、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12家單位共同主辦的“2010中國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高科技國際博覽會”在北京開幕;11月26日,2010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在江西南昌舉辦;12月30日,中國(中山)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在廣東中山開幕。
各種“綠博會”集中展示了當前世界范圍內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環境治理、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最新科研成果,并為中外企業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綠色,正成為會展業的新色彩。
努爾·艾哈邁德·哈米德說,現在大型展覽的組織者在選擇辦會地點時,不僅關注當地的服務、場地,更關注目的地城市是否是綠色城市,提供的場地是否是節能環保的,這已成為一種最新趨勢。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要實現會展場館的綠色運營。
會展產業本身是低碳、環保的,業內人士更關注如何做出低碳、環保的展覽會,如何在布展中節約能源?如何處理展會后產生的垃圾?重慶悅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會展運營部負責人紀偉說,“未來我們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使展覽會更經濟、更低碳一些、更環保一些。我認為,會展場館建設應該成為綠色展覽會主要的推動力。”
記者了解到,一些國際知名展會都開始嘗試從綠色公益的角度塑造品牌形象,激發關注度。目前,“綠色會展場館”的概念在國內越來越受重視,投資者在興建會展場館時將從會展場館選址、建筑材料選擇到內部功能分區,突出生態化的特色,展會組織者和場館管理人員將比以前更加注重節能降耗和“三廢”處理,優先選用易回收的布展用品。
新動力——
科學規劃打品牌
提到廣州,人們會想到廣交會;提到大連和天津,人們會想到夏季達沃斯論壇;深圳的高交會這些年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會展已成為城市的“名片”。
近年來,浙江杭州嘗到了上海世博會和“西博會”(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的甜頭,2010年,杭州接待中外游客6500萬人次,會展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對杭州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先導作用。杭州市西湖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施永勝說,“杭州的目標是打造國際會議目的地,2010年,杭州舉辦了8000多個會議,參會人員50萬人次。之所以加快發展會展業,基于杭州的3個優勢,包括自然條件優勢、商務環境優勢、區位優勢,目前,杭州市正在構筑會展人才高地,12所高校擁有會展專業,在校學生超過2000人。”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提出,要把杭州建設為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杭州市副市長張建庭透露,在做好“西博會”的基礎上,今年杭州還將做好世界休閑博覽會。5年一屆的世界休閑博覽會已經永久落戶杭州。今年9月至11月,第二屆世界休閑博覽會將在杭州舉行,杭州市為主會場,蕭山區為主園區,并在大杭州外設立分會場。
成都市博覽局局長陳琳告訴記者,近年來,成都市不斷探索會議產業持續發展的模式和機制,堅持“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創新運作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國際品牌,力爭實現“硬件設施、服務機制、品牌項目、龍頭企業、綜合影響”五個全國一流。“十一五”時期,成都市的GDP保持14%的增幅,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平均每4天就有一個高端會議舉行。目前,成都正在建設面積為150萬平方米的新世紀環球中心,為會展業提供場地,同時,成都投入6000萬元的經費培訓專門會展人才。
“我國會展經濟活動每年直接收入超過1000億元,拉動經濟上萬億元,我國的會展經濟已步入快速增長期。”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秘書長陳澤炎告訴記者,“與國際高水平會展相比,我國會展業在樹立品牌項目、營銷隊伍、市場規范等方面還亟待提高。現在國內會展業還存在題材重復、難于創新的問題,一些展會的品牌宣傳效果也不明顯。”他建議,各城市應“錯位合作”,形成會展城市在定位上相互錯開、在內容上各有特色、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的共贏合作模式。這樣,既可以增強會展業的實力又能避免同質化的競爭。
搞好規劃,才能打造城市的會展品牌。“十一五”期間,有29個省區市把會展業列入本地經濟發展規劃之中,40多個城市設立了會展辦、會展協會組織。據悉,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四川、江蘇等省市正在制定會展業“十二五”規劃。在各地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導下,未來5年,我國會展業將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規范化和品牌化的目標邁進。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