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會展人需要“跳出會展辦會展”
會展創新
+
雙線展示
+
跨界整合
=
永不落幕的會展經濟
目前很多大型展會都采取了“論壇+博覽會+貿投會”等三位一體的籌辦模式,通過展覽展示、投資洽談、推介簽約等形式,探索構建展會互動、多種活動形式整合的辦會新格局。但會展行業要長久發展就必須“跳出展會做會展”,有全域思維,做好“會展+”、“+會展”、“線下+線上”、“會展媒體”和“會展平臺”等文章。
2018年要重新思考在新的形勢下到底什么是會展?筆者不是會展科班出身,以會展外行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會展是個大概念,早就超出了原來書本上的定義范圍、價值和使命,其實會展活動無處不在,只要有溝通和交流就具有“會議”的功能,要溝通和交流就必有展示、介紹和合作需求,就具有“展覽”的功能,在形式上人們可以選擇網上溝通也可以選擇見面洽談,或者兩者并用。因此會展幾乎可理解為“人人皆會展,會展一家親,事事可雙線”。
以下是筆者對會展業未來發展的一點思考和建議,僅供探討交流:
一、“會展+”創新:
就是要跨界放大會展邊界和影響輻射力,例如“會展+旅游”、“會展+文化”、“會展+產業”、“會展+城市”、“會展+國家”和“會展+國際”等;
二、創新“+會展”:
就是要提升創新會展要素和功能,例如“節慶+會展”、“論壇+會展”、“體育+會展”、“電商+會展”、“項目+會展”、“投資+會展”、“市場+會展”、“文化+會展”和“科技+會展”等。
未來一定是萬物互聯的平臺型發展模式,任何一個會展都應該有許多‘+’,不可能是孤立的,但是要做好“會展+”前提是要做好“+展會”,只有展會本身“+”做得好,別人才有可能“+會展”,從而提升“會展+”的能力。
三、“雙線”創新:
要在共享、平等、獨立、自主的要素下實現“自由+”和“長久+”,就必須打破傳統會展深受“地點、時間、距離、空間和成本”的限制和傳統會展一成不變的舉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時代發展要求。
四、媒體創新:
會展的本質是展示宣傳活動,其目的是貿易合作,但國家級會展還帶有政策導向和國際合作的重任,因此會展宣傳的深度、廣度、高度、持久性和各方參與的便捷性與互動性等對展會的效果具有很大影響,世界上幾家最著名的展覽公司其實他們原來都是出身于媒體行業并以媒體服務的形式在打造和運營會展。
“雙線會展”模式的創新已將傳統會展與媒體行業、會展行業和廣告行業以及會展相關行業進行了深度跨界融合,線上展會可以像媒體一樣發布,可以像廣告一樣推廣,像在展館一樣觀展……可以在指尖中流動、在手掌上停留,展會可以永不落幕!線上展會也可將會展行業資源(大數據)通過分享、互聯和合作方便地與政府和其它行業(例如園區招商、商會協會、企業融資和咨詢服務)等行業進行輸出和反向引入,互補合作,放大共贏,從而大大擴展傳統會展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其未來的發展空間。
五、平臺創新
線下+線上的“雙線會展”模式以及由此構建的以會展活動為主題的“互聯網會展平臺”也是展會活動的永不落幕和創新方式。
會展創新要想進入一個原本十分成熟的行業里去挑戰是很難的,因為這個行業完全是一片紅海,但是兩片紅海的交接處和跨界部分,往往可能是一片藍海!會展平臺創新就是抓住了互聯網行業與傳統會展行業的交界處空隙,以及傳統會展行業各自固守自封的軟肋和整個會展行業還是幾乎沒有被跨界整合的處女地機會而誕生的……。
六、“雙線會展”模式的創新意義和價值:
1、“雙線會展”的含義:
大家都知道,“展會”和“會議”都是目前主要的大型實體活動,在“展覽”中舉辦“會議(論壇)”很容易,但是在“會議”中舉辦“展覽”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傳統的“展會”和“會議”都只能是在線下的專門場館中舉辦,因此“雙線會展”就是將線下“展覽”和“會議”同步也在互聯網上舉辦的“線下+線上OAO”會展創新經營模式,填補了互聯網上缺少舉辦展會的“線上國際展覽中心”空白,同時也開辟了在互聯網上獨立舉辦“數字展會”的先河,真正將傳統的“展覽”和“會議”兩個行業進行了平臺化融合,在互聯網上培育打造出了另一種全新的數字會展產業經濟形態。
因此,“雙線會展”包含了:會議和展覽、線下+線上同步、獨立的數字展會等三層含義。
2、“雙線會展”產生的背景和由來:
1)響應國家“互聯網+”戰略,互聯網+會展行業創新必不可缺。
2)不是傳統會展模式要不要變,而是時代和市場已經變了!整個社會已變成了現實社會+互聯網社會,這是必然趨勢。
3)傳統會展發展的瓶頸和挑戰已在倒逼整個行業的升級創新和結構調整。
4)很多主辦方只為辦展而辦展的商業化目的和不愿同行合作的排斥意識大大阻礙了會展行業的整合分享和健康發展,也大大削弱了會展行業本應具備的1:9拉動輻射效應。
5)、順應國家數字產業發展要求,線上會展(數字會展)將引領和促進會展產業的數字化發展。
6)線上展會的公正與扁平化優勢,大大拉近了二三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實力差距,也為二三線城市會展業發展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7)中國本土的傳統會展難以培養成自己的世界品牌,但中國數字會展將很有優勢可以成為世界第一。
8)2015年首創打造的”掌上世博”案例取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充分證明了雙線會展模式的必要性和發展趨勢。
3、“雙線會展”對創新傳統會展的意義
(一)、對主辦方而言:
1)有利招商:展會同質化嚴重,缺乏亮點和新的增值服務,招商招展競爭激烈,越來越難。
2)布局新模式:展會的舉辦成本不斷上升,參展商對價格很敏感,很多展會如除去政府補貼實際上都是虧本經營。
3)延長壽命:展會深受地域、時間和參展觀展綜合成本的制約,帶來展會效果難以放大,后展會效應難以為繼。
4)提升信任:傳統的圖文式招商宣傳模式,難以打消展商和觀眾的顧慮,難以拿出可供展商觀眾可以全面了解目前展會和歷史展會的全場景資料。
5)留住網民:費力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舉辦的一場展會,只有來現場的看到了,收攤后”尸骨不存”,對于想來不能來和還不知道的客戶而言這場展會等于不存在。
6)整合分享:想與同類或相關展會合作和分享共贏但難以實現!手中積累了大量的會展數據卻無法應用而毫無價值。
7)分享宣傳:如何調動已報名參展的企業和觀眾主動幫助主辦方宣傳展會和帶動其它企業與觀眾參展呢?
4、對參展商而言
1)提升預期:預算吃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參加一場展會,幾天就結束了,覺得不值!
2)打消顧慮:大量的同類展會,僅憑宣傳招商資料難以辨別取舍,缺乏信任,不敢輕易報名。
3)增加亮點:一成不變缺乏創新、亮點和增值延伸服務的各類傳統展會成了展商心中的”雞肋”
4)擴大宣傳:缺乏讓展商自己”借展發揮”和”自秀展臺”的二次宣傳推廣工具。
5)增值服務:展會如何滿足展商對品牌宣傳與擴展銷售的雙重訴求。
6)留住客戶:很想參展但卻有困難或原因,如果只有線下展會一種模式那也只能放棄。
6、對觀眾而言
1)留住客戶:參加展會,時間、距離和成本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2)打消顧慮:是否值得去展會現場?我感興趣的廠商多嗎?
3)線上預覽:上千家展商的大展會,我怎么能快速提前了解鎖定目標客戶呢?
4)滿足需求:如果確實因故不能去現場或錯過了展會,事后有辦法補上嗎?
5)個性服務:對于非常忙碌只有碎片化時間的高端人群來說,幾乎不可能來現場觀展,怎么辦呢?
7、對會展行業而言
1)升級創新:在充分體現線下展會優勢的基礎上,用線上展會互補和解決傳統會展行業發展的瓶頸和痛點,促進傳統會展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一場展會,雙線舉辦!創新傳統會展的舉辦和運營方式,擴展會展行業發展新空間,開拓數字會展新產業。
2)放大效應:利用互聯網優勢,將一場短暫的展會活動打造成集”展示交流+貿易合作+產業發展+商旅互動+城市宣傳”多功能與一體而且永不落幕的展會主題平臺,持續發揮和創造后會展效應。
3)跨界融合:線上展會模式不僅可以便捷地將同類或相關展會分享整合,也可方便地與其它產業和行業跨界融合,同時也為會展的國際化提供了對接工具。
4)國家戰略:中國會展業打造“線上國際會展中心”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會展之名集中展示各行各業的先進成果和城市發展成就,還可帶動宣傳國家名片,借互聯網之勢快速“走出去,引進來”,緊密配合和服務于國家“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5)走向國際:憑借中國強大的互聯網基礎,數字展會可快速讓中國展示走向世界之巔……。
七、“線上會展”為何永不落幕?
1、首先,要放大某一個會展的品牌和效果就必須讓這個展會有不一樣的創新亮點、更多的服務;更長的展覽時間,最好永遠存在;更大的受眾面,能覆蓋來和沒來的人群;打破地域、時間和成本,最好能隨時隨地參展觀展…… 等等,人們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會展的發展只能去適應和滿足,否則就將淘汰!無疑線上展會在這方面具有特殊的優勢、發展彈性和適應性。
2、其次,如果把某一個已經落幕了的會展能夠放在另一個甚至幾個其它正在舉辦的同類或相關展會中再次乃至多次“被重新嵌入舉辦”,會不會通過這種方式在整合和分享中放大這個展會的生命力和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傳統線下展會無法做到,可是線上展會可以輕松實現!而其當很多同類展會都聚集在一起(一個平臺)的時候,就形成了這個產業主題的會展品牌、規模和更大的會展放大效應!這就是互聯網的獨特優勢!
3、再者,同樣的道理,多個產業主題的會展如果把它夠放在另一個甚至幾個其它相關的產業主題展會中再次乃至多次“被重新嵌入舉辦”也能在更大產業跨界整合和分享中放大彼此…….,最后形成一個嶄新的線上會展行業生態和新會展經濟形態。
4、移動互聯網的方便性和分享性(例如微信)在中國幾乎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地步,每個人也許并不愿意向朋友圈轉發分享別人的東西,但每個人(企業)都喜歡主動分享宣傳與自己有關的內容,作為參展企業的你如果在手機中分享你自己參加的會展應該是大部分人理所當然的舉動,因此,想想看,數百上千人的微信朋友圈將是一個多大的展會宣傳效果呢?
5、要想放大整個會展行業,就必須站在這個行業之上去雙向融入其它行業資源才能分享整合。專業會展多以政府和各行各業的中高端企業等人群為目標,他們對科技、文化和健康產業及其關聯產業需求和關注旺盛,中高端企業人士幾乎都是跨界復合型大潛力合作和消費群體,可以稱為“萬能客戶”,因此他們幾乎對所有的產業和行業都很關注,是每一類會展的潛在“參與者”。
八、會展是國家戰略
每場大型會展活動,在充分體現著會展的所有功效之外,其實也是對內對外充分展示國家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發展和政策以及發展戰略的重要窗口,這不僅是個區域和局部性問題,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在互聯網化和數字產業化的今天,會展已不僅僅是指線下的會展活動,雙線會展模式可將會展行業資源(大數據)通過分享、互聯和合作方便地與政府和其它行業(例如園區招商、商會協會、項目對接、企業融資和咨詢服務)等行業進行輸出和反向引入,互補合作,放大共贏,從而大大擴展傳統會展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其未來的發展空間。
中國通過2010年的世博會,才真正讓世界走進了中國,讓中國走向了世界!此后的中國品牌和熱銷中國無不與此有關!所以會展活動在形式上看是一種展覽活動,其實其本質目的是通過宣傳展示,強化溝通交流和合作共贏!
世博會也被稱為”萬國博覽會”,是以國家為參展對象和展示國家實力的國際頂級盛會,其一直引領和影響這整個世界的發展。那么以中國黨和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和“絲周之路”發展戰略打造的會展,借以展示各國產業、科技和文化以及城市實力和發展成果的多邊博覽會”,實際上就是在打造“數字中國”,這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一部分。
九、會展應追求“先強而后大”
過去片面追求會展規模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和思路應告一段落了,政府不可能永遠拿出大量的財政資金補貼這么多的展會項目,特別是在“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思維”層出不窮的未來,會展業的發展也將進入“優勝劣汰和優化轉型”時期,任何改變、創新或顛覆起初都是丑陋的,但真正的機會就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一旦它不再丑陋時,它就與你毫無關系了!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思考,而是因為猶豫不決,遲遲沒有行動!
2018年,大數據、跨界、協同、內容、場景、社區、代際、社會責任等關鍵詞仍將是會展業發展的熱點。基于大數據挖掘和內容營銷的線上+線下雙線融合渠道發展模式將成為未來會展業發展的主流。
(作者:掌上世博*雙線會展平臺CEO于業軍)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楚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