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展會融合將是會展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近年來,展覽與會議融合,展中有會,會中有展,已經成為國內外會展業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呈現新特點:一是對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增強;二是展與會的互動性越來越強;三是對辦展辦會要求更高;四是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使展會融合更富于現實性。面對這些發展機遇,應該如何進一步優化展覽與會議融合,提高會展業發展質量?
12月28日,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在北京舉行的2017中國會展業展洽會全體大會上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把展會融合作為會展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是催生新需求,產生新市場,誕生新企業;
三是打破時間維度,形成展會融合新模式;
四是促進跨界融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Ⅰ
展覽與會議融合已成為中外會展業發展的顯著趨勢
展覽與會議都是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v觀中國會展業發展,既有廣交會這樣的品牌展覽會,也有博鰲論壇、烏鎮互聯網大會等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岸陙?,展覽與會議融合,展中有會,會中有展,已經成為國內外會展業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并呈現出新的特點”王雷說。
展會融合增強了對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實現1+1>2的效應
王雷說,一般來說,會議的參與者比展覽的參與者層次更高,多為公司決策者,傾向于關注和參觀競爭者的產品和服務;展覽參與者更多是公司中層,也會傾向于學習與了解行業發展政策與趨勢。展與會的融合,能夠在同一個會展活動中調動更多的資源和要素,促進決策者與執行者的對話,學術與應用的結合,企業與市場的對接,能夠使不同層次參與者在一個展會活動中得到雙倍的效果。
例如,德國科隆國際食品展在展覽期間安排一些研討會,探討食品行業發展前景,在世界食品行業中享有盛譽,因此吸引了世界食品行業的決策者和貿易商,成為世界最大的食品飲料貿易展覽會。
展與會的互動性越來越強,延伸了會展價值鏈
王雷認為,會議為展覽帶來了行業新思想、新技術、新風向,使展覽更加富于內涵;展覽為會議提供了更接地氣、更務實的內容,使會議更有實效。
展與會的互動,體現在兩者的主題議題相互呼應,參與者互為專業觀眾,使展覽不再只有單純的展示貿易功能,而是增加了更多高附加值功能;會議也不再只有單純的思想交流,而是把議題落實到行動;這就使展與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延伸了會展價值鏈。
例如,科技部在每年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不僅舉辦先進技術展,同期還舉辦中國—東盟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進行中國—東盟技術交流、交易務實活動,務實推動政府間、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
展會融合對辦展辦會要求更高,將倒逼會展業轉型升級
會議釋放政策導向,分析行業趨勢,推廣前沿技術,展覽落實政策,展示行業發展,促進前沿技術應用。
王雷指出,如何做好展與會的融合,比單純辦展或者單純辦會更加復雜,需要統籌協調更多的會展要素,滿足參展參會人員更多的需求,這將促使會展組織者提升能力,完善服務鏈,促進會展行業軟硬件提質升級。
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使展會融合更富于現實性
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標準化方式,促進了會展管理精細化、運作高效化、營銷精準化,為展會融合提供了現實的支撐手段,達到更好的效果。
?、?br/> 進一步優化展覽與會議融合
近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展會融合、展會互動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中國—東盟博覽會已搭建了“一主多專,巡展并行”的展覽格局,即每年除主展外,還在中國舉辦5個專業展,在東盟國家舉辦了3個專業展。除了展覽之外,還同期舉辦20—30場國家級論壇和會議,參加高層論壇和會議的人士成為展覽的最佳高層次觀眾,生意更易更快達成。如,中國—東盟環保合作論壇既有部長參加,也有企業參加,還舉辦環保展,推動環保技術更快地在東盟應用。
“當前,中國會展業已具備良好基礎和新的發展機遇。推進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步伐加快,展覽和會議數量、質量、設施、服務以及新技術運用等方面均得到進一步提升。”王雷認為,在新的起點上,應進一步優化展覽與會議融合,提高會展業發展質量,推動中國會展業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內涵型發展。
對此,王雷提出了四點建議:
?。?、把展會融合作為會展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會展業供給側改革主要目標是“去除無效供給,改造落后供給,增加高質量的新供給”。展會融合豐富了會展項目內涵,提升了實效,提高了中國會展業的會展項目有效供給,是落實會展業供給側改革的有效手段。
2、催生新需求,產生新市場,誕生新企業
展會融合使會展項目內容更豐富、活動更多,參與人員規模更大、層次更復雜,必然產生新的服務需求。為了實現展覽、會議活動有機銜接和不同層次人員需求的匹配,達到最佳參展參會效果,必然驅動會展運作模式不斷創新,圍繞新需求,誕生為之服務的新供給、新企業,從而供需雙方形成新市場,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誕生新的領軍企業。
3、打破時空維度,形成展覽與會議融合的新模式
當前的展會融合主要是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會展項目相互配套的活動。未來的展會融合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使展的資源為會所用,會的資源為展服務。
例如,一個上半年舉辦的食品包裝機械展,與下半年舉辦的食品行業發展研討會,可以通過大數據在參展商、專業買家、會議觀眾邀請方面實現共享。
4、促進跨界融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產業會展是會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展會融合在其中大有可為。一個行業展覽會可以圍繞上下游產業鏈舉辦會議,促進產業縱向聚集,也可以圍繞支撐行業,如物流、金融等舉辦會議,通過跨界融合,促進產業橫向聚集。
例如,中國—東盟博覽會林木展,不僅是圍繞林業、木制品加工、林下經濟等全產業鏈的展示和舉辦行業會議,還將結合檢驗檢疫、物流、國際結算、跨境電商等,同期舉辦更多配套活動,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聚集和發展。
2018年,會展業將迎來新氣象,展會融合必將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王雷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