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混戰 藝博會路在何方
在國內藝術拍賣市場陷入疲軟背景下,各地的藝術博覽會如雨后春筍般紛至沓來。今年上半年的“藝術北京”、“杭州藝術博覽會”、“藝術南京”、“藝術廈門”和“廣州國際藝術交易博覽會”剛剛在5月登場亮相,下半年,秋季的“藝術深圳”,年底的“上海藝博會”、“西岸藝博會”等將登場。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藝博會近年來呈現遍地開花的井噴態勢,它在活躍市場的同時,卻也出現了展會模式雷同、定位混亂、市集化的現象。背后原因是什么?未來將走向何方?
藝術博覽會還需探索并處理好與二級市場的關系?!八囆g廈門”在探索畫廊、拍賣行與藝博會關系的同時,直接把拍賣行帶到了博覽會現場。2016藝術廈門博覽會首推聯合拍賣,2017年又再度邀請國際、海峽兩岸的拍賣會入駐,力圖打造一個藝博會聯動拍賣的模式。而“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認為,藝博會需要在與拍賣行分級分工中找準定位,“藝博會就是要做貼近大眾的事情,而那些高價作品,就要留給拍賣行來做”。作為一級市場的藝博會,不僅要思索與二級市場互動、博弈,更需要考慮一級市場的本職所在。培育藝術市場,引導大眾構建藝術生活,由長遠出發向著專業化邁進才能走得更遠。在被問及同類藝博會數量之多是否會對彼此造成沖擊時,董夢陽的態度代表了很多藝博會策劃者的心聲:“恰恰相反,我認為,中國只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開辦藝博會,整個藝術市場才會越來越好。要說現在藝博會的市場沒有以前景氣,恰恰反映的是藝術市場本身的問題。中國藝術市場要補的功課還有很多,只有建立了更好的大眾基礎,才有更好的藝術市場?!?/span>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