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借鑒世界知名展會辦展經驗與模式,華交會展期首次縮短到4天
華交會是由國家商務部支持,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南京、寧波等9省市聯合主辦的區域性國際經貿盛會,每年3月1日-5日在上海舉辦。
記者日前從第28屆華交會理事會獲得信息,2018年舉行的第28屆華交會展期將調整為3月1日-4日,比上屆減少一天。華交會何以作出此項決策?華交會主辦方有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這是他們學習、借鑒了世界知名展會的辦展經驗和成功的辦展模式之后,針對展會整體效果提升而進行的謀劃,“減法”的背后,深藏“以客戶為中心”的“加法”效應。
這位人士表示,目前世界知名的B2B展會較為普遍的是采用3-4天的會展期,以2017年為例,與華交會同期的世界知名展會有:3月1日-4日舉行的中國國際機床模具展,3月7日-9日的上海國際電子電路展覽會、上海國際水處理技術及設備展覽會、上海國際潔凈技術及設備展覽會,3月8日-3月11日舉行的上海國際廣告技術設備展覽會、上海國際紡織品數字噴墨印花展覽會、上海國際數字展示及展覽器材展覽會、上海國際智能零售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上海國際照明展覽會等,時間跨度均在3-4天。華交會歷史上最長有8天,后來逐漸減少到6天、5天。近兩年,他們通過對參展商的意向調查發現,參展商普遍認為,華交會經過前27屆的洗禮,已經相當成熟。與初期相比,展會品牌已經有著足夠的知名度,參展商和專業觀眾中“回頭客”的比例很高,因此,展會開幕后短時期就能集聚大量的人氣。4天的會展期,足夠與客戶達到真正地接觸和交流,時間拖得過長,展商疲憊不堪,客戶到最后也稀稀拉拉,一些參展商甚至B2B展會變成了B2C展會,在現場賣起帶不回去的展品,讓展會形象大打折扣。另外,一位參展商私下里也向記者透露,會展期太長,反而會起到延長客戶決策的作用,速戰速決,方為是生意之道。
“縮短會展期,把展會原本5天的內容濃縮在4天,對組展商的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辦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這樣做能讓參展商減少住宿、餐飲和人工成本等支出,也是為企業減了負。華交會是政府辦展,但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必須更好地對標國際標準,不斷改進提升。”
展期減少,但是展會規模做了“加法”。本屆展會,總會展規模12.36萬平方米,超越上屆的12萬平方米。主辦方經過科學規劃,調整了“服裝服飾展、紡織面料展、家庭用品展、裝飾禮品展、境外館、跨境電商區及論壇區”六大展(區)的布局。其中,總數為530個展位的境外館占據整個W5館,提供配套服務的展位也擴大至50個,加大了對參展企業的服務力度。
拓展全球招商也做了“加法”。本屆華交會展期縮短,但主辦方的投入卻有增無減。第28屆華交會已于今年10月底全面展開對境外線上推廣工作,推廣范圍主要覆蓋歐美、日韓,以及東南亞、中東主要國家和地區等。推廣渠道包括Google、Facebook等在內的境外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以及全球性專業的展覽會推廣平臺——10 Times為首的3家專業平臺,3家平臺采用組合推廣模式,并根據不同階段特點,開展全年性的不間斷推廣。
此外,第28屆華交會還首次采用定向邀請的方式,重點引進高質量的歐美采購商,把華交會外貿交易市場由原先日韓市場為主,擴大至歐美市場,從而幫助參展商在展會上與其目標客戶達成更多合作意向。為此,華交會分別在美、俄、日等重點市場召開專場推介會,并走訪境外相關領域重要商協會等機構與主要貿易企業,向當地主要客商群體宣傳推介華交會。對日、韓兩個主要目標市場,則繼續在其專業媒體上進行廣告投放,包括《日本經濟新聞》《纖研新聞》《韓國貿易周刊》等。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