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祥銀:新時代,會展業如何更好的推動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12月5日舉行的“中國城市會展業發展論壇”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發表了主題演講,詳細解讀了新時代,會展業怎樣更好的推動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健全與發展。
會展是促進社會生產、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儲祥銀認為,會展在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方面可以并且已經作出了一定貢獻。新時代對會展業提出了新要求,會展要有新的定位、新的使命感、新的作為。
儲祥銀指出,會展活動的功能包括:一、會展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傳遞。通過舉辦會展活動,可以使生產方、供給方和需求方實現信息互換,將社會上的需求和供給聯系起來。二、擴大市場。通過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舉辦會展活動,可以人為創造一個市場,并擴大這個市場。三、拉動經濟。會展活動還可以對舉辦城市的經濟產生拉動效用,即所謂的1:9效應。四、最重要的是會展對產業的促進作用。通過舉辦會展活動把各種要素集中到會議和展覽現場,促進要素的重新組合和配置,提高效率,帶動會展舉辦地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
會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抓手。儲祥銀通過具體的事例論證了會展活動對城市經濟、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研究表明,一屆廣交會可以給廣州帶來200多億的GDP增加值。也有調查顯示,云南一些“老少邊窮”的地區,通過會展活動帶動了農民脫貧,會展有效的助推了三農問題的解決。江蘇盱眙縣,通過舉辦的盱眙龍蝦節,宣傳推介盱眙發展環境,推廣盱眙的旅游資源,把龍蝦節辦到上海,辦到北京,辦出國門,取得了很好成效,吸引了投資,拉動了盱眙經濟增長。現在,盱眙龍蝦品牌價值已經達到了166.8億。
會展是現代經濟體系的有機構成
是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平臺
“會展業本身就是一個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儲祥銀認為,會展是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表現形態,會展的本質就是市場,是一種特殊的市場形式,是根據社會需要人為地打造的特殊市場,在一定時間、空間下,通過物品的直觀展示,讓決策者做出采購、投資決策,讓參與者受到教育和啟示。
儲祥銀表示,會展是服務各類產業的綜合性服務產業,能夠促進各類市場和產業的發展。會展服務具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會展”,例如產業+會展,就是主體產業后面+了會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出了產業會展這個概念,通過會展促進主體產業的發展。另外一類是“會展+”,就是會展內容的豐富化,例如會展+旅游,會展+文化,會展+賽事,等等。
會展對產業的促進功能主要表現為:一、引進新技術、催生新產業。二、助推產業發展,加快產業化進程。三、加快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
會展是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載體
是推動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有效途徑
會展活動是開放型經濟體系的載體。中國已經形成了廣交會、京交會、廈洽會、上交會等貿易會展布局,還形成了東盟博覽會、亞歐博覽會、東北亞博覽會等機制性周邊經濟貿易博覽會格局。會展還是國際話語權發聲的平臺。儲祥銀將近年來中國舉辦的幾大國際性展會總結為“APEC‘發聲’,G20‘揚威’,‘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舉旗’”,逐步將中國推向國際舞臺中央。而將于2018年11月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更是展示大國形象和大國擔當的重要的平臺。商務部部長鐘山曾指出,“舉辦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國的自信和對外開放的決心。”鐘山部長在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中認為,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大行動、推動全球包容互惠發展的公共產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宣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措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動作為。
儲祥銀也認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開放經濟體系的重要載體,五大發展理念的創新實踐,外交外貿發展的又一創舉,增加有效供給的措施。儲祥銀認為,不能按照通常的思路、常規的辦法、一般的規律來謀劃和運營進口博覽會,必須高起點謀劃,高水平運作,高質量保障,保證展會的規模大,參與國別多,國家展團多,參展企業檔次高,策劃活動層次高;確保展會辦出成效,辦出規模,辦出影響。一般規模、一般速度、一般影響不行,不足以體現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圖和世界寄予的期望,需要迅速調動各類要素,統籌國內外資源,克服多重制約因素,搭建一個世界認可、各方滿意的國際化開放、合作機制性展會平臺,實現主動開放市場,擴大進口貿易,促進協同發展的目標。(陳銘)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