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覽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海外參展水平提升
近日,在由商務部會同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等13個部門共同印發的《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展覽業再次被“寄予厚望”。《規劃》在商務服務方面強調:展覽業要健全管理機制,不斷強化部門間的協作,培育品牌展會,打造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展覽企業。
新規劃,意味著新起點。再出發的展覽服務業,優化境外市場布局從哪里著力?內外聯動、開放發展的服務貿易新格局下,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保障和支持?這些都是展覽服務行業正在探索的。
“一帶一路”引領新機
中國展覽業銷售面積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位,占亞洲57%,然而全球前20名最有實力的組展商統計中,中國企業無一家上榜,顯示中國展覽業的整體規模與展會主辦商在世界上的地位極不相稱,體現出中國展覽業的國際化的緊迫性與重要性。《規劃》建議展覽行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鞏固傳統市場,培育新興市場。這與西麥克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這幾年的戰略部署“不謀而合”。
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張力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在西麥克用展會平臺助力中國自主品牌企業“走出去”的大框架下,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西麥克依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所屬成員單位在海外的雄厚資源和市場網絡,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帶領企業‘走出去’,已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商務活動及相關展覽會項目。”
張力表示,近幾年,西麥克為落實國家“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走出去”。“走出去”的核心內容也由傳統“走出去”變為產能合作。傳統“走出去”多為一般貿易商品的出口,而產能合作為產業鏈的“走出去”,包括原材料、商品成品、設備、服務、技術等“鏈條”的“走出去”。2016年西麥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大、中、小企業和政府積極提供一站式定制服務,以及海外倉等多種展覽延伸服務,均獲得多方認可。
服務大型企業,西麥克重在開發機械行業自主品牌展覽會,在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專業展覽會的同時,也在一些中國企業參展規模較大的展覽會上舉辦系列貿易活動,以幫助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貿易對接。
為助力中小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有機融合,在幫助中國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鋪路架橋的基礎上,西麥克積極創新“一站式”服務模式,擴大貿易對接、企業推介、經貿交流、定制服務等符合企業和地方政府需求的業務形式。
借助國機集團及成員單位全球雄厚的優勢資源,西麥克通過海外倉、產業園區等載體為政府、企業廣泛開展展覽延伸服務,為促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提供產能合作系列定制服務,包括通過自由保稅倉庫(含冷鏈倉儲),為區內外企業提供保稅服務、保稅物流、保稅加工和跨境電商等各類貿易服務,助力企業開拓內陸地區與國際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融合與發展。此外,公司也為政府及企業,對國內外產業園區的開發利用、建立產業園融資與投資渠道等提供國外投資、建廠咨詢服務;海外人力資源服務;設計研發、技術支持;二手設備租賃與轉讓等綜合性的,“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國際產能合作及裝備制造“走出去”一站式服務。“全球的經濟重心在向亞太區轉移,東南亞作為世界的加工中心,低廉的土地資源、運營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使得這些地方的展會在逐漸回暖。中國還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展覽市場,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大有可為。”張力說。
期待構建展覽業新格局
作為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路徑之一,會展業受到重視理所當然。近來年《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相繼出臺,就是對我國展覽業的改革與發展進行的全面規劃和部署。此次《規劃》從優化營商環境、完善促進體系、健全合作機制、強化人才支撐、加強統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采訪中,企業也根據實際工作中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企業提到目前各省區市及各地市的補貼政策十分混亂,從支持力度到申報要求都不統一,甚至內部操作現象嚴重,有時候甚至相鄰的兩個縣政策都是不同的,這導致省區市外的展覽公司和省區市內的參展企業“走出去”受到了限制。此外,補貼不到位、強迫與小展覽公司風險參展等,也讓參展企業對政策支持、對地方信心不足。
對于中國企業海外出展中遇到的問題,張力表示,中國企業對于國外的貿易規定、貿易習慣、法律法規等還不太了解,特別是展覽界較為普遍的知識產權糾紛問題。她建議,由相關部門牽頭,多為中國企業普及貿易知識,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在參展前舉辦培訓,以提升企業在海外的參展水平,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會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