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德國展會有什么區別?
相信了解過展會行業的人都知道,德國作為世界知名的展覽大國,可能一個城市沒有旅游,沒有產業支撐,交通不算便利,但是缺可以成為全球領先的展覽城市,它叫漢諾威。但是相比國內來說,展會缺大多集中于較發達的城市。那么中國與德國的展會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區別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的將中德兩國的展會行業進行對比分析,看看其中的區別在哪里。
中德展會行業對比分析
中國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展覽大國,但是與德國相比,中國在辦展理念、管理模式、商業運作等諸多方面,還是明顯落后于德國。
展館數量
德國有23-24個,中國大規模常用展覽館達80個之多。
展館面積
德國有270萬平方米,中國已經超越德國,總面積達742平方米,并仍在增長。德國每年展覽會凈面積約683 萬平方米,中國展覽規模已超過9392多萬平方米。(注:中德統計基數不同)
國際展覽會數量
德國每年舉辦約150場,中國規模以上(3萬平方米以上)展覽會300多個,數量仍在增長。
從數量來說,中國是展覽大國。但分析展會的質地,差別就大不相同。一是,舉辦10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數量,德國高出中國的一倍。二是,德國參展商50%來自世界各地,至少一半參展商來自國外,觀眾20%來自國外。而中國,只要有20%國外參展商,5%國外觀眾,即可號稱國際性展會,實際上,中國多數展會遠遠沒有邁過這一最低標準門檻。
德國各級政府非常注重展會提升城市形象,城市舉辦展覽會,市政廳廣場都會掛上會旗,并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如一些大型展覽會的參觀劵,適用于參觀期間的市內公共交通,地鐵,巴士,小火車。
政府不管展會的招商招展,但每次展覽會后,政府會做整體監管,即召開監事會,督促行業主體對展會進行多種展覽要素的全面評估。
德國會展協會話語權較大,他們鼓勵,推介,建議企業到國外參展,是服務導向性,而非紅頭文件形式。對形成規模以上的展會,政府給協會一定補貼。
德國展覽公司不同于法、英、美等國,國內展基本是由當地城市的國有展覽公司主辦,市場環境單純,私營展覽公司市場份額極低。各地展館以政府、財團投資建設為主,但是交由當地展覽公司實行商業化運作,沒有政府補貼。展覽運營公司,從商務環境,專業論壇,講座培訓,提供相配套的增值服務。
德國展覽會在展位的安排上,明確按照具體的行業、產品分類,注重功能性,便于觀眾參觀。而中國展覽公司往往依賴于展臺位置吸引參展商報名參展,造成展位的人為不統一和凌亂。
近幾年來,國內不少城市與德國二三線城市合資合作,移植和聯合舉辦知名度較高的展覽會,取得了可喜的展覽效果。有實力的展覽公司,不妨走出去,通過與德國聯合辦展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國際化辦展水平。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會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