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的未來發展還得告別哪些“囧事”
近年來,我國的展覽經濟方興未艾,但會展要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還必須告別哪些“囧事”?
一場國際水準的醫療產業峰會,暴露出國家會展中心與“國際水準”的差距。每次開展,展館周邊的交通都堵得水泄不通,而且軌道交通2號線是市區抵達會展中心的唯一一條地鐵線路,配套的公交車也十分有限,即使在部分公司已經撤展的第二天中午,回程觀眾的疏散也成為最大的擁堵難題。
展館內部行走是場噩夢
國家會展中心總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展覽面積5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建筑單體和會展綜合體。展會期間,一天少則幾萬人次,多則可達一二十萬人次進出展館。偌大的會場沒有電瓶車作為場內代步工具,交通基本只能靠走,而且,場內可供觀眾休息的座椅寥寥無幾。
今天的博覽會早已不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交流會,而是成千上萬普通消費者也要參與其中的大平臺,國內的展會還需要多借鑒國外精品展會的辦展經驗,更多地優化參展各環,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會展天下)